首页 > 信息公开 > 分子检测 > 神经病理中心---分子病理检测平台

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

神经病理中心---分子病理检测平台

2024-01-11
浏览次数:

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,神经病理中心一直积极开展分子病理检测项目,尤其自2021年第五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指南(简称WHO CNS5)发布后,我们迅速启动了DNA甲基化谱分析项目,并与2023年7月在院内通过了新技术新项目评审,正式进入临床检测。

目前检测平台日益完善,包括焦磷酸测序平台、荧光原位杂交平台、荧光定量PCR平台、二代测序平台,以及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内首个DNA甲基化谱分析平台(该平台既可以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进行准确分类,又可防止国人遗传信息资源外泄),处于国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子病理检测的领先地位。现已完成分子病理检测1万余例,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、分级、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
下面将神经病理中心目前开展的分子病理检测项目进行简要介绍,并在文末附: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子病理检查流程(附件一)和WHO CNS5 指导下的神经病理报告(附件二)。

目前神经病理中心开展的分子病理检测项目包括:

一、MGMT启动子甲基化

检测方法:焦磷酸测序法(PSQ)

检测意义:具有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患者对替莫唑胺更加敏感

二、染色体缺失/扩增、基因拷贝数缺失/扩增及基因融合

检测方法:荧光原位杂交法(FISH)

检测内容:目前开展的FISH项目包括染色体1p/19q缺失、7号染色体扩增、基因拷贝数缺失/扩增(CDKN2A、EGFR、MYCN、MDM2、CDK4等)、基因融合(MYC、CIC、RELA、MN1、FOXR2、EWSR1、BRAF等)。

三、神经系统肿瘤精准诊疗基因检测(V1.0)(DNA)

检测方法:二代测序法

检测内容:该panel整合了多平台多分子靶标的高通量靶向测序项目,基因列表如下:

图片5.png

检测意义: 1.预测诊断分型 2.预测临床预后 3.预测药物有效性

四、儿童肿瘤精准诊疗基因检测(DNA+RNA)

检测方法:二代测序法

检测内容:该panel最大优势是包括>1700种融合基因形式,基因列表如下:

检测意义:1.预测诊断分型 2.预测临床预后 3.预测药物有效性

五、DNA甲基化谱分析

检测方法:DNA甲基化谱分析法

检测内容:通过甲基化芯片检测对全基因组935K个位点的甲基化水平进行分析,并基于甲基化分析结果进行中国人群数据库比对,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进行分类。

DNA甲基化谱分析结果包含了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(该结果是评价患者对替莫唑胺药物敏感性的重要因素)、DNA甲基化谱聚类情况(该结果会提示肿瘤的分类情况,帮助医生做出整合病理诊断)以及拷贝数变异情况(扩增或缺失)。举例如下:

检测意义:WHO推荐的有效且重复性高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方法,可为肿瘤整合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。尤其对于组织特征不显著、常规分子病理检测无法明确以及罕见的肿瘤类型和亚型,DNA甲基化谱分析是(目前)确定其诊断的唯一方法。

附件

附件一: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子病理检查流程

wps_doc_2.png

值得注意的是,准确的分子病理诊断离不开准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。标本的病理评估极其重要,因为脑肿瘤组织存在很大的异质性,只有选出合适的病理蜡块做分子病理检测,才能保证分子病理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性。

附件二:WHO CNS5 指导下的神经病理报告